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設施農業研究所設計的全裝配式現代化日光溫室獲得百名專家高度評價
來源: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設施農業研究所|作者:--|發布日期:2013-12-06
初冬的寧夏,北風呼嘯,寒風刺骨,但來自全國各地的一百多名設施農業專家卻仿佛身臨初夏,倍感炎熱。他們正在參觀寧夏吳忠市孫家灘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全裝配式現代化日光溫室,雖然室外溫度很低,但溫室內溫度已接近30℃。這些日光溫室全部采用了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西北非耕地農業利用與產業化”項目提供的技術,日光溫室采用裝配式鍍鋅骨架、組裝式墻體,不僅建造方便,而且使用壽命大大延長,采光角更加合理,內部操作空間更便于機械化。日光溫室內部集成了包括物聯網、主動蓄放熱、多折式內保溫、智能通風、智能灌溉、物流小車、機械落蔓等多種先進實用的裝備,極大提高了溫室的環境調控能力,顯著降低了種植作業勞動強度。溫室內采用基質栽培,克服了非耕地上土壤匱乏,難以種植的瓶頸;采用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技術,實現了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此外,一大批品種篩選試驗、痕量灌溉技術、沙培技術、不同基質的高效栽培技術均在緊張有序的試驗中。
2013年11月30日,由我所承辦的“西北非耕地農業利用與產業化”項目2013年總結會在寧夏吳忠市舉行。由于我國西北地區有大面積的砂石地、戈壁灘、鹽堿地等非耕地,同時這些地區擁有充足的光照,適宜發展設施作物生產。西北地區的蔬菜到目前尚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是全年蔬菜凈調入地區,在西北非耕地上發展蔬菜等園藝作物生產,一方面可以增加后備耕地,減少蔬菜生產與大田作物爭地,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當地市場供應,促進西部農民增收。為了對非耕地農業利用中的一些關鍵技術進行攻關研究,推動非耕地的科學、高效和安全利用,財政部和農業部2012年啟動了“西北非耕地農業利用與產業化”項目。項目共設置了“西北非耕地園藝作物栽培基質優化配制技術與產業化示范”、“適合西北非耕地園藝作物栽培的溫室結構和建造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適合西北非耕地亞逆境栽培和市場銷售的園藝作物品種篩選與布局”、“西北非耕地園藝作物節水技術模式和設備研究與產業化示范”、“西北非耕地農業利用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示范”等6個行業科技專項,參與單位包括大學、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和企業40多家,涉及大宗蔬菜、葡萄、桃、食用菌等4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崗位專家和試驗站。項目針對我國耕地資源緊缺、沙化地等非耕地生態治理效益不高的問題,通過研究非耕地區域的資源承載力,開發針對性的日光溫室結構和配套設施裝備,通過栽培制度的適應性變革,栽培新技術的研發,探索非耕地區域資源的高效利用模式,建立非耕地設施園藝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體系,進一步提高非耕地設施園藝作物生產的產量、質量和效益水平,提升非耕地區域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實現生態治理和高效農業的協調發展。
我所承擔了項目二“適合西北非耕地園藝作物栽培的溫室結構和建造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的研究工作。一年來,科研人員、設計人員、設備采購加工以及現場安裝人員緊密合作、敢于奉獻、無怨無悔,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和總結會的成功舉辦作出了巨大貢獻,是我所繼寧夏園藝產業園項目實施后的第二次大兵團作戰,再一次展現了我所的團隊優勢。
本次會議共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50多名專家,專家們對我所設計的全裝配式現代化日光溫室給予了高度評價,成為六個項目中展示度最高、駐足時間最久、參觀人數最多的示范點。寧夏自治區表示希望加強與我所合作,繼續選擇示范點,在全區進行示范。全裝配式現代化日光溫室顛覆了栽培領域專家和政府部門對傳統日光溫室存在的固有偏見,顛覆了只有連棟溫室可以實現現代化的錯誤判斷,開啟了日光溫室邁向現代化發展的新紀元。
點擊次數:1398 更新時間:2013-12-12 【
打印此頁】 【
關閉】